偶然所得稅稅率(重要!個人所得稅繳納方式變了!到手薪資可能相差萬元…)
@造價人請查收,2022年超全個稅稅率表及預扣率表
一.概述
1.收入范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個人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五)營業收入;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9)偶然收入。
居民個人工資、薪ꦉ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報酬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下簡稱綜合所得)應當按照納稅年度合并計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小時扣繳預繳稅款;需要進行最終結算的,應當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進行最終結算。非居民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按月或者分項繳納個人所得稅,不進行匯算清繳。2.適用稅率(1)綜合所得,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2)營業收入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3.特殊情況下,居民個人自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取得的年度綜合所得不超過12萬元需要匯算清繳的,或者年度匯算清繳稅額不超過400元的,可以免于辦理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但扣繳義務人在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時未依法扣繳預繳稅款的除外。二。扣繳義務的范圍扣繳義務人是指個人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一)扣繳義務人向個人支付下列所得時,應當辦理個人所得稅全額扣繳申報。1.工資、薪金所得;2.勞務報酬所得;3.報酬收入;4.版稅收入;5.利息、股息、紅利所得;6.財產租賃收入;7.財產🎃轉讓所得;8.意外收入。
(二)特殊情況下的扣繳義務人1。受讓方為個人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的稅務機關為主管稅務機關。2.對于限售股轉讓所得的個人所得稅,個人股東開戶的證券機構為扣繳義務人,證券機構所在地的稅務機關為主管稅務機關。3.個人領取年金時,個人所得稅由年金托管人代扣代繳。4.拍賣個人財產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由拍賣單位代扣代繳,并按規定向拍賣單位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三)扣繳義務人的職責。辦理個人所得稅全額扣繳申報(1)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全員全額扣繳明細申報,是指扣繳義務人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其所繳納的全部個人(包括不需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個人)的相關信息,已繳納的收入額、扣除項目和金額,代扣代繳稅款的具體金額和總額等相關涉稅信息。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在按月扣繳工資、薪金所得預繳稅款時,根據居民個人提供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進行稅前扣除。納稅人取得應納稅所得額時,向扣繳義務人提出需要享受稅收協定待遇,并提交相關信息和資料。扣繳義務人在扣繳稅款時,應當按照享受稅收協定待遇的有關辦法辦理。扣繳義務人應當在次月扣繳申報中向稅務機關報告納稅人向其申報的基本信息的變化情況。扣繳義務人發現納稅人提供的資料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可以要求納稅人修改。納稅人拒絕修改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向稅務機關報告。納稅人拒絕扣繳義務人依法履行扣繳義務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向稅務機關報告。(2)申報上市公司向股東支付的股利,代扣代繳已申報的利息、股息和個人所得稅時,可以選擇匯總申報方式。2.向納稅人提供代扣代繳工資薪金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在年度終了后兩個月內,向納稅人提供其個人收入和代扣代繳稅款等信息。納稅人需要在年中提供上述資料的,扣繳義務人應當提供。支付工資、薪金以外收入的扣繳義務人,在扣繳稅款后,應當及時向納稅人提供其個人收入和扣繳稅款等信息。3.特別預扣。對上一個完整納稅年度在同一單位每月從工資、薪金中扣繳個人所得稅,全年工資、薪金所得不超過6萬元的居民個人,在本年度從工資、薪金中扣繳個人所得稅時,扣繳義務人從1月起直接按照全年6萬元扣除累計費用。即納稅人累計收入不超過6萬元的當月,暫不扣繳個人所得稅預繳款;累計收入超過60000元的當月及年度內后續月份,提前扣繳個人所得稅。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規定辦理全體員工的全額扣繳申報,并在《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對應納稅人備注欄中注明“上年度每月進行申報,年收入不超過6萬元”字樣。居民個人按照累計預扣法從勞務預付款中扣繳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比照上述規定執行。三。稅款的計算(一)工資、薪金所得。居民納稅人的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扣繳法計算扣繳稅款,并按月進行扣繳申報。累計預扣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預扣預繳稅款時,累計預扣稅額為納稅人當月工資、薪金所得累計收入扣除累計免稅收入、累計費用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適用個人所得稅扣繳率表1(見附件),計算累計扣繳稅額,再扣除累計減稅額和累計扣繳稅額。當余額為負數時,將不給予退稅。納稅年度結束后余額仍為負數時,納稅人在年度匯算清繳中𝓀進行綜合所得匯算清繳,多退少繳稅。具體計算公式如下:當期應扣繳的稅款=(累計預扣應納稅所得額×扣繳率-速算扣除)-累計減免稅-累計預扣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計扣除費用乘以納稅人當期年初至今每月5000元。(一)居民個人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要求的,在2023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取得的金額。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后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以下簡稱164號文),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分別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居民個人可以獲得年度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稅。自2024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2)央企負責人年度績效工資遞延現金收入和任期獎勵。中央企業負責人取得年度績效工資遞延現金收入和任期獎勵,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中央企業負責人年度績效工資遞延現金收入和任期獎勵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國稅發〔2007〕118號)規定的,參照2023年12月31日前年度一次性獎金執行;2024年1月1日以后的政策另行規定。(3)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鼓勵居民獲得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等股權激勵(以下簡稱股權激勵)。符合《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收入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35號)和《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票增值權收入和限制性股票收入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號)的規定,在2022年12月31日前, 符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稅收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實施的通知》(財稅〔2015〕116號)第四條第一項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01號)第四條規定的相關條件的,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股權激勵收入×適用 居民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獲得兩次以上(含兩次)股權激勵的,應當按照上述規定納稅。2023年1月1日以后的股權激勵政策另行規定。(4)領取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的個人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個人領取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符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3〕103號)規定的,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全額計算應納稅額。其中,應適用月稅率表計算納稅額;按季度領取的,平均份額計入各月,適用月稅率表,按照各月領取的金額計算納稅;按年征收的,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個人因出境定居一次性領取的年金個人賬戶中的資金,或者其指定受益人或者法定繼承人死亡后一次性領取的年金個人賬戶中的余額,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除上述特殊原因外,個人一次性領取年金個人賬戶資金或余額的,適用月稅率表計算納稅。(5)解除勞動關系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個人和用人單位因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用人單位支付的其他補貼),數額在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倍以下的,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的數額不計入當年綜合所得,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六)提前退休一次性補償收入辦理提前退休手續的個人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按照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之間的實際年限平均分配,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分別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應納稅額= {[(一次性補助收入÷補助收入÷補助收入÷補助收入÷補助收入÷補助收入÷補助收入÷補助收入÷補助收入÷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根據余額確定適用稅率,再將每月工資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扣除費用扣除標準。個人所得稅將根據適用稅率征收。(八)對于政策性單位以低于購買或建造成本的價格向職工出售房屋,職工費用差價符合《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單位向職工低價出售房屋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7〕13號)第二條規定的, 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差額收入除以12個月取得的金額,按照月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 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職工實際支付的購房款與房屋購買或建造成本價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九)關于外籍個人享受天津市補貼的政策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符合居民個人條件的外籍個人可選擇享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也可以選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1994]2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籍個人取得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國稅發〔1997〕54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籍個人在港澳取得住房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2004〕29號)外籍個人一經選定,一個納稅年度內不得變更。 自2024年1月1日起,外籍個人不再享受住房補貼、語言培訓費、子女教育補貼等免稅優惠政策,應按規定享受專項附加扣除。2.非居民納稅人中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月收入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額按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3(見附件)計算。非居民個人應當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保持代扣代繳方式不變,符合居民個人條件的,應當將基本信息變更情況告知扣繳義務人。年度結束后,按照居民有關規定進行最終結算和支付。(二)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1.居民納稅人的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照下列方法按月扣繳預繳稅款: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減除費用后的余額;其中稿酬收入減少70%。費用扣除: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不超過4000元的,按800元計算扣除費用;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按收入的20%計算扣除費用。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各項所得的金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的扣繳額,計算扣繳稅款。勞務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扣繳率表二(見附件),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扣繳率。個人辦理年度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應當依法計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并入年度綜合所得計算應納稅額,多退少補。特殊情況: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傭金收入計算為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取得的傭金收入,屬于勞務報酬所得。不含增值稅的收入扣除20%費用后的余額為收入額。收入額扣除展業成本及附加稅后,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的展業費用按收入的25%計算。扣繳義務人向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支付傭金收入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扣繳稅款。(詳見居民納稅人工資、薪金所得的計算方法)【備注】居民個人取得的上述三項所得的年度匯算清繳稅額的計算方法與預繳代扣代繳稅款的計算方法存在差異。主要區別有:一是收益的計算方法不同。年度匯算清繳時,收入額為收入減去20%費用后的余額;預扣預付款時,收入額為各項收入扣除費用后的余額。其中“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費用按800元計算;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的,按20%計算成本”。第二,免賠額項目不同。上述三項所得,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屬于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四項所得總額減除費用六萬元和專項附加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上述三項收入提前扣繳時,專項附加扣除不予扣除。第三,適用稅率/扣繳率不同。年度匯算清繳時,對所得組合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扣繳預付款時,勞務報酬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扣繳率,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扣繳率。個人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在匯算清繳時向稅務機關提供相關資料,扣除專項附加扣除。2.非居民納稅人中的扣繳義務人向非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照下列方法按月或者按小時代扣代繳稅款: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項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三》(見附件)計算應納稅額。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減除20%費用后的余額;其中稿酬收入減少70%。非居民個人符合居民個人條件的,年度終了后按照居民個人相關規定進行匯算清繳。(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扣繳義務人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應當依法定期或者按月代扣代繳稅款。計算公式如下:當期應扣繳的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四)納稅時間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一次性所得的,一次取得所得;屬于同一項目連續所得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所得為一次。財產租賃所得為一個月內取得的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為一次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每次所得。[附個人稅率表] 1。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扣繳率表
二。個人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居民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項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的扣繳義務人,計算扣繳稅款。收𝐆入: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扣除費用后的余額為收益;其中稿酬收入減少70%。費用扣除: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不超過4000元的,按800元計算扣除費用;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按收入的20%計算扣除費用。(1)居民個人勞動報酬所得扣繳率表
(二)居🍨民個人報ꦦ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扣繳率。三。綜合所得稅率表綜合所得,是指居民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扣繳率表見前款第一項、第二項)。
注:1。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減除費用六萬元、專項附加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
2.非居民個𒐪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按照本表按月折算,計算應納稅額。
4.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報酬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稅稅率表
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月收入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應納稅所得。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減除20%費用后的余額;其中稿酬收入減少70%。
動詞 (verb的縮寫)營業收入稅率表
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適用于業務收入。
注: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ꦡ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每個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后的余額。
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收入;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收入;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該稅率適用于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
七。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個人按照規定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在2023年12月31日前,可以選擇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𒁃,根據按月折算的綜合所得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單獨計算納稅。𒉰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
獲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居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重要!個人所得稅繳納方式變了!到手薪資可能相差萬元…
個人所得稅是最受關注的稅種之一。今天,我們將談論個人所得稅。建議你收藏保存好,以后遇到個稅問題也🗹ꦗ不用慌!
先看內容:
◆個人所得稅繳納方式變了,工資可能差萬元!
◆個人所得稅降了,2021年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在此!
◆什么可以稅前扣除?什么東西不能稅前扣除?
一個
個人所得稅繳納方式變了!
工資可能差一萬塊!
2022年1月1日起,年終獎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本年度(2021年)的年終獎收入仍可💟單獨納稅。稅會算給每個人。年內發,年后發,獎金可能上萬元!
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微信微信官方賬號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后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的, 其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計征個人所得稅辦法的通知》規定,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所得的數額,按照本通知所附的按月折算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所得(。 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
獲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居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
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全年取得的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也就是說💝,今年獲得的年終獎有兩種繳納個稅的方式,分別計稅和合并計稅。到明年年底的收入,只有一個辦法,合并計稅。
分別計稅和合并計稅適用于不同的年終獎發放方式。
舉兩個“例子:
公司小王,2020年扣除三險一金及免征額后,應納稅所得額為15萬元,年終獎為3萬元。按照單獨計稅方法,小王一共要交900元稅,年終獎29100元;按照合并計稅的方法,相當于年終獎金稅抵扣6000元,是24000元。對于小王來說,兩種計稅方式下,年🌄終獎差了5100元。
B公司小李,2020年扣除三險一金及免征額后,應納稅所得額為3萬元,年終獎為27萬元。如果單獨計算個稅,小李的年♕終獎要交52590元,工資要交900元,共計53490元。如果合并納稅計算,一共要交43080元。對于小李來說,兩種計稅方法的年收入相差10410元。
綜上,單獨計稅適用于工資高于年終獎的員工,合并計稅適用于年終獎較多的員工。
有些朋友可能會好奇,為什么年終獎要全部計入綜合所得?
以前年終獎是分開計稅的,這樣甲乙雙方的🐼工資收入是對等的。但由于支付方式的不同,🏅繳納不同的稅是不公平的。
比如,兩人年納🎃稅收入都是20萬元,但A的年終獎是10萬元,其余工資是10萬元;b沒有💮年終獎,都是工資收入。那么按照現在的稅率和年終獎,A只交17270元,b卻要交23080元。
此外,年終獎單獨征🌟稅還有一꧒個“破檔”區間。在這些范圍內,稅前獎金多的人,扣稅后拿到的就少。比如C的年終獎是12000元,交了360元稅之后是11640元;丁拿了12300元年終獎,交了1050元后得了11250元。丁最后也沒拿C多。
個稅改革后,將對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勞動所得進行綜合計稅,避免月度波動帶來的ꦜ稅負不公。但國家充分考慮了納稅人的需求,為政策由單獨計稅改為合并計稅設置了三年過渡期,這也有助于企業安排更加合理的薪酬支付方式。
2
個人所得稅下降了!
2021年最新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前段時間,國家發布最新公告,明確表示:結合下一步𒅌個人所得稅法修訂,研究推動將3歲以下嬰幼兒護理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
也就是說,納稅人計算個稅時,可以多扣除一項費用。
在這里,稅也為大家整理了最新的個人所得稅稅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下列個人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個人因職務或者任職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其他與職務或者任職有關的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個人設計、裝修、安裝、繪圖、化驗、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評論、書畫、雕塑、影視、錄ꦫ音、錄像、演出、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濟服務、代理服務及其他勞務收入。
(三)稿酬所得;
個人在圖書、報紙上發表作品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提供個人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等特許經營權取得的收入。提供著作權使用權的收入不包括稿酬收入。
(五)營業收入;
(一)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者、合伙企業的個人合伙人的所得,來源于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
(二)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等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收入;
(三)個人對企事業單位承包、租賃、分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四)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個人以債權、股權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個人出租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輛、船舶和其他財產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伙企業財產份額、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9)偶然收入。
個人中獎、中獎、中獎彩票及其他附帶收入。
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報酬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下簡稱綜合所得)應當按照納稅年度合并計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小時扣繳預繳稅款;需要結清的,應當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結清。
非居民個人取得的工資𓃲、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按月或者分項繳納個人所得稅,不進行匯算清繳。
1.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扣繳率表
二。居民個人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稿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在應納稅所得額中預先扣除,并計算扣繳稅款。
收入: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扣除費用后的余額為收益;其中稿酬收入減少70%。
費用扣除: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不超過4000元的,按800元計算扣除費用;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按收入的20%計算扣除費用。
(1)居民個人勞動報酬所得扣繳率表
(二)居民個人報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例扣繳率。
三。綜合所得稅稅率表
綜合所得,是指居民個人取得的𒁃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扣繳率表見前款第一項、第二項)♛。
注:1。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減除費用六萬元、專項附加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ℱ。
2.非居民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按照本表按月折算,計算應納稅額。
4.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報酬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稅稅率表
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月收入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應納稅所得。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減除20%費用后的余額;其中稿酬收入減少70%。
動詞 (verb的縮寫)營業收入稅率表
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適用于業務收入。
注: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每個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后的💫余額。
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收入;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收入;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ꦆ,適用20%的比例稅率。(該稅率適用于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
七。年終獎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個人按照規𒐪定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的,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所得的數額,按照按月折算的綜合所得稅率🐼表確定,分別計算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
獲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居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全年取得的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三
什么可以稅前扣除?
什么東西不能稅前扣除?
1.什么可以稅前扣除?
其中,個稅的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在稅法中有嚴格規定。政策太多了🥀,邊肖挑出了相關的政策要點。建議收藏學習~
2.什么東西不能稅前扣除?
文章來源:中華會計網校注冊稅務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金融一線,轉載請注明出處。
撥打電話:400-6236867
在線咨詢:點擊發起人工客服會話>>>
在線預約:點擊即可人工預約服務>>>